经典回顾/Traditional Program
经典回顾
经典回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回顾 > 经典回顾
没有和谐发展 就没有和谐世界 (2008.7.11)
发布时间:2008/7/25 

         没有和谐发展 就没有和谐世界

                ----“中心”学术组理事最新研究成果交流记实

     7月11日下午,在副理事长、江苏省国画院原院长赵绪成组织和带领下,江苏中心理事会学术组在南京东郊怡然园举办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中心”学术组的著名教授和学者,结合各自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分别就维护社会稳定、环境保护、和平发展和民间组织的作用等方面畅谈心得体会,为和谐社会建设献计献策。理事蔡少卿、余竞来、虞孝感、潘宗白、邵希平、朱成山、张利伟、梁立成、蔡玉洗等参加了此次理事分组活动。

           
  座谈会首先听取了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蔡少卿理事所做的“中国黑社会问题”主题发言。蔡教授现任中国会党史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民间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是我国秘密社会领域研究的权威。2000年9月蔡教授在《新闻周刊》发表的《扫黑必先反腐》一文,曾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震动和反响,中央领导专门批示和肯定了他的观点,这篇文章为2000年12月至2003年11月的全国范围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起到了舆论先导作用。2001年,美国国家帮会犯罪研究中心为他颁发了“特雷什高级研究奖”。在发言中,蔡教授就“黑社会的定义和当代中国黑社会组织的特点”,“中国黑社会势力沉渣泛起的原因和新动向”以及“根治黑社会问题的措施”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蔡教授说,根据中国黑社会的情况,一般有五个特征:通过结拜把兄弟等方式结伙;内部有严密的分工和纪律;有内部的隐语暗号;活动处于隐秘状态;有政治保护伞,即官匪勾结,警匪勾结。中国目前打击黑社会犯罪的形势十分严峻,2000年时他就做过研究分析,估计中国黑社会成员至少有100万人,现在全国各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出现了名目不同的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帮会组织,在有些地区他们的活动十分猖獗,已经到了不打不足以维持稳定的程度。前不久发生的贵州瓮安“6·28”严重打砸抢事件中,当地黑恶势力和帮派组织就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已抓获直接参与活动的黑恶和帮会势力的骨干分子20余人。与境外、国外黑社会组织比较,蔡教授认为中国大陆黑社会组织,大多属于初生的暴力型犯罪集团,活动带有社区性的特点。从目前情况看,还没有出现像欧美的黑手党,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活动多年规模庞大的黑社会组织,也没有像旧上海的青红帮,拥有10多万成员,势力渗透到各地各部门的组织。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的黑社会组织大的拥有数百人,小的只有几人。他们大多在所生活的社区,或者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活动。但不容忽视的是,几个团伙跨地区多帮派联合行动的苗头开始出现,境内外黑社会团体相互勾结共同犯罪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谈到中国黑社会犯罪未来趋势,蔡教授认为,如果打击不力,黑社会犯罪将继续呈上升趋势。客观上看社会转型,流动人口激增和失业下岗的城镇就业形势是黑社会犯罪组织形成的主要原因,从主观上说,腐败官员,腐败干警,是扫黑的主要障碍。所以,蔡教授特别强调,要打黑除恶,从技术层面看,“严打”不懈,加强《刑法》执法的力度,都很重要。但是,就当前的现实而言,扫黑必须和反腐败结合起来。他还以当年发生在沈阳的刘涌黑社会犯罪案为例分析指出,目前的黑社会,非常注重和官方的关系,在中国的党政机关和司法系统,贿赂国家党政干部,培植黑帮势力。警匪勾结,官匪勾结,已是公开的秘密。扫黑除恶,首先要打掉他们的保护伞。
  蔡少卿理事的精彩发言后,参与活动的其他理事反响热烈,大家认为进行黑社会问题研究,不仅要有勇气,还要冒一定的风险,蔡教授所做的研究工作,不仅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对扫黑除恶,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江苏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潘宗白理事发言说,我们国家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初级阶段会持续相当长时期,在这个阶段,象黑社会犯罪这种问题,以前我们认为只有在旧社会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才存在,现在在我们国家出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我们要正视它的存在,深入了解它,以科学的态度研究把握它,以便能控制其发展势头。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虞孝感理事,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长三角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他在发言中介绍了所主持的长三角区域规划研究课题,提出要关注制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的几大瓶颈,加强长三角的国际竞争力。他认为,长三角经济在2000年以后重工业化的发展态势,对各种生产要素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土地、水资源、能源、原材料等表现出众多的矛盾,产生了多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各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虞孝感理事结合自己多年的调查研究与思考,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比如,要切实进行长三角整体和各个城市的功能定位,把发挥比较优势放在首位;要提高长三角外资引入的门槛,同时在合作中提高中资企业的研发和管理水平,增强自主创新、市场开发和竞争能力等等,他的许多建议已被政府主管部门接受并积极落实中。虞孝感理事还结合国际湖泊治理经验,对太湖水污染原因及治理途径进行了分析。他强调,有效地控制面源和点源污染是太湖富营养化治理的重要前提,应该建立全流域统一的水资源保护合作机制,特别是注重把流域综合管理的思想引入太湖富营养化治理,要制定长期的治理计划,细化具体的阶段治理目标,要建立太湖蓝藻爆发的预警系统,确保饮用水安全是重中之重。针对社会上关于汶川地震和重庆去年的天气灾害与三峡大坝建设有直接关系的传说,虞教授说,三峡建设以及上游水资源的逐级过度开发,理论上说,肯定会对地质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能量还是非常有限的,根本不可能导致气候变化和大地震的发生。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理事介绍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建设和大屠杀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他说,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是中日外交及人民关系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推动中日和平友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多年来,大屠杀史研究要做的最主要工作就是广泛搜集和研究大屠杀的证据和资料。随着纪念馆的扩建完成,中外专家对大屠杀史实的实证研究越来越深入与细化,其中,有两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遇难同胞名单的寻访。前不久出版的《遇难同胞名录》,共收录了13000多名遇难者较为详尽的个人信息;二是新馆建设过程中,对原有的以及新发现的多处遇难者遗骸遗址的挖掘考证和保护,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可以让参观者目睹到原样的遇难者遗骸和遗骸遗址。这两项工作为驳斥日本右翼分子否定南京大屠杀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朱馆长特别说明,这些年来我们更多地在思考,求证历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和平与发展,不管是纪念馆新馆的设计理念还是对外交流中,始终强调对和平的诉求,努力将南京建成国际和平城市,推动国际社会间的和谐发展。

       
  南京大学外办副主任张利伟理事,多年从事对民间组织(NGO)的学术研究和实务操作层面的工作,他的发言主题是NGO发展与和谐社会。他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NGO呈迅速发展态势,以其独特的职能优势致力于扶贫、环保、教育、妇女、社区发展、维权等诸多领域,日益成为发展领域里新的重要角色。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中,NGO发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他们行动非常迅速,始终活跃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人道精神和志愿者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政府对社会力量介入给予的相当肯定,突出了政府在价值引导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展望未来中国NGO发展的趋势,张利伟理事认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提出,对中国NGO的发展是个非常好的机遇,因为这个范畴提供的很多理念和NGO的宗旨和功能是契合的。随着法律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政府支持力度的提高,相信NGO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作用会不断增强。
  南京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余竞来理事,有着丰富的体育管理工作经验,他以“奥运”为主题的精彩发言,无疑提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余书记介绍说,南京体育学院建院50多年来,在40多个运动项目中培养了70多位世界冠军或世界纪录创造者,其中有9人获奥运会冠军。谈到即将举办的北京奥运会的特色问题,他说,“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早就提出的北京奥运会目标。绿色和科技提得比较多,也比较好理解,而人文奥运某种意义上说更加重要。他认为,展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全民健身的理念,全国上下形成一种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气,这就是人文奥运。全国绝大多数人不是奥运选手,不能在赛场上为国争光,但做好本职工作,做文明公民,就是对北京奥运会的最大贡献,也正是人文奥运的最大内涵。
  在听取了各位理事发言之后,赵绪成副理事长最后进行了总结,他说:“这次学术交流活动很成功,主题就是‘没有和谐,就没有世界’,大家积极研讨了和谐社会建设,涉及黑社会研究、NGO的作用、太湖水资源保护、弘扬奥运精神和大屠杀史研究等多个方面,效果显著。我们讲社会和谐发展,就不能只强调正面的东西,更要注重问题的解决。理事分组活动这种形式很好,每一次可以选择不同的主题,比如,‘宗教与和谐社会’就可以作为下一次活动的交流主题。”
    

【返回】
copyright © 2015 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苏icp09021425号) 版权所有